《三体》死神永生,到Internet互联互通
2021-11-16 17:03:30
  • 0
  • 1
  • 4

高 飞

至顶传媒总编辑

金句摘录:

互联互通未来的三重境界,第一重是交通自由;第二重称之为搬家自由;第三重关系自由。

社交时代我们社会关系已被数字化,个人用户面临很强的锁定成本,未来需要政府、学界各方面去推动开放合作,最终形成一个数据迁移框架,数据不只可以在大型平台之间迁移,也可以在大小平台之间迁移。

互联互通的趋势是确定的,如果平台还是嘴上服,心里不服,恐怕监管者就会变成铁拳出击,强制开放封闭的生态平台。就像三体3的结尾一样,“归零者”让资源由平台的“小宇宙”回到传统行业、中小企业等在内的“大宇宙。让财富、数据等资源共享,是产业巨头们,无论喜欢与否的必然发展方向。

未来,数据将由原来的纯云端,变为用户也有自己的数据中心。互联网平台申请调用用户数据,我们选择是否同意允许,双方将是平等协商的共建关系,而不是只有用户同意协议,才能使用某项服务的单方关系。通过能够保证隐私的身份验证,在数据产权不转移的情况下提供互联网服务,才能真正解决互联互通问题。

数据产权问题是解决互联互通问题的根本,数据封闭于巨头生态,就相当于自然界的海岛生态,单调而脆弱。如果网络世界变成一个个海岛,互联网也会像《三体》3结尾中的宇宙一样,走向凋零和死亡。

发言内容:

我的题目是“《三体》死神永生,到Internet互联互通”,大家从非常专业的法律和技术视角谈了,我从大众比较熟悉的传媒角度谈一下互联互通问题,请大家多指正。

首先,我想从一本书谈起《三体》,这本书比较流行,这两年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大家谈论比较多,最近美国网飞和腾讯都对这本书有改编。《三体》这本书第三册叫死神永生,谈到了一个理论,我做了一个总结,核心意思是说宇宙的各种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并未因为科技的进步爱好和平,展开平等贸易,宇宙化(对应全球化),而是不同文明到达一定程度之后,陷入了一种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因为,作者刘慈欣假设宇宙资源是有限的,少一个对手我就多一分生存的理由。

最终,宇宙哪里都不安全。所以一些文明就想出一个主意,从大的宇宙当中窃取能量和物质创造一个他们自己的小宇宙,文明们各自在小宇宙当中生存和发展。这样就不用担心对手了,因为每个人都生活在封闭环境当中,居民和资源都在封闭环境当中。

但是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封闭的宇宙实际上资源是更加有限的,而且互不相同,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宇宙濒临集体死亡,这是《三体》第三册当中谈的一个基本观念。这个理论和我们现在谈的互联互通问题是非常相象的。

《三体》当中这个大的宇宙就有点像第一代互联网人创造大的互联网平台,每个不同的互联网巨头特别像宇宙当中的文明,他们躲在自己创造的小宇宙离,建立闭环生态,这个闭环生态看起来是安全的,好像也是自己有一套自成体系的发展逻辑,但最后导致的结果实际上和《三体》当中宇宙文明结果是一样的,就是资源更加枯竭,创新凋零。

我们能够发现,在互联网生态愈加封闭之后,互联网平台们,无论是美国的还是中国的,现在都缺乏技术和产品上的创新,因为流量封顶,所以只能加大力度首个用户,注意力自然就放在算法推荐和大数据杀熟上。

这个道理很简单,当生态闭环之后,大家都各自努力把流量从互联网平台上抓过来,而不是创造更多的创新体验,所以大家资源都变得越来越少,最后变成零和博弈。所以,现在互联网的发展和小说的剧情是很像的。我们看现在看互联网平台,特别像是一种自然界的生态——海岛的生态。海岛看起来很美,但是如果是研究自然生态的专家会知道,海岛生态有三个致命缺点,第一是环境容量有限,第二物种结构特别单一,所以导致第三点生态环境脆弱,稍有风吹草动整个海岛生态就会崩溃。

刚才是从生物学上看,现在我们从物理学或网络经济学角度来看,巨头们的海岛生态玩法也是进行不下去的。这里我引用两个定律,梅特卡夫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根据梅特卡夫定律,网络规模和经济价值成正比,由于海岛生态规模是有限的,导致生态价值也变得有限,往往导致岛上不同物种互相收割。从热力学第二定律来看,封闭系统也必然会导致熵增,因为没有更多能量注入进来。综上所述,现在互联网平台走向一个创新附加价值越来越少,产业环境越来越脆弱的境地。

面对这个问题,互联网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是什么呢,到底怎么打通海岛,建立互联互通的生态呢?我们可以同样从小说当中找灵感,在三体小说中,有这样一个角色,叫做归零者,他们号召不同的宇宙文明把自己创造的小宇宙中的能量和物质开放出来,让资源重新回到大宇宙。

其实,现在互联网时代的互联互通也需要一个归零者,而且归零者已经出现了,那就是不同区域的政府。无论是中国谈共同富裕,还是日本最近提的新型资本主义,或者是美国谈的新税改,其实这都是一种归零者策略,做的都是把过去十年由科技互联网平台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重新分配。打开巨头们原本闭环的生态,实现财富价值再分配,这就是一种归零。

具体如何归零?小说中,归零者们用的是劝说,并没有用武力。但是正如方博一开始谈到,我们的互联互通现在只是达到第一步,远远没有到一个理想状态,因为有些产业巨头嘴上服,心里不服。但是如果情况得不到改善,恐怕政府——现实世界的归零者就不会像小说那么友善了,而变成铁拳出击,强制方法你闭环生态的资源打开。就像三体3的结尾一样,“归零者”让资源由平台的“小宇宙”回到传统行业、中小企业等在内的“大宇宙。让财富、数据等资源共享,是产业巨头们,无论喜欢与否的必然发展方向。

接下来,我们该如何衡量互联互通的成果和标准呢?我个人有三个非常大众和通俗的视角供大家批判。我觉得互联互通未来可能是三重境界。第一重是交通自由,所谓修桥或者修路,工信部呼吁各个平台App打开,就是一种交通自由或者修桥自由,保证了用户能够在不同App之间跳转,最理想状态就是回到万维网刚创立的时候,不同主机之间可以自由通信链接。比如,微信、淘宝互相拷贝链接的时候不应该是火星文了。其实,我们现在还远远没有实现交通自由,只是让巨头之间有了一些磋商,比如微信和抖音之间。但是我认为未来交通自由绝对不应该是巨头和巨头之间的点对点,而应该是一种无论国家大与小都能参与的WTO。互联互通的点对点沟通,很像是一种合谋,而不能称之为互通自由。

如果交通自由实现了,下一重我称之为搬家自由,也就是数据的可携带。无论是欧盟GDPR还是美国消费者隐私法,包括中国《个保法》都提到个人用户可自由携带数据。

用户数据不可携带带来的锁定问题是一个新问题。以前2G时代,大家换手机很容易,只需要导一下通信录和短信,但是现在在社交时代,我们的社会关系已经被数字化,所以个人用户也面临很强的锁定成本。美国一些科技公司已经推出个人数据迁移框架,在中国我们还没有看到这样的成果。未来需要政府、学界各方面去推动开放合作,最终形成一个数据迁移框架,数据不只可以在大型平台之间迁移,也可以在大小平台之间迁移。

现在互联网产业的创新步伐之所以越来越慢,其中一个原因也是用户越来越不敢尝试创新的中小企业提供的服务,担心服务不稳定。未来如果数据迁移-搬家自由实现的话,相信用户也更愿意参与或者使用一些中小公司提供的创新服务,不必担心平台长期稳定性。

如果交通自由是可读层面的自由,搬家自由就是可写层面的自由。但是无论是交通自由还是搬家自由我认为其实都依赖于平台本身的觉悟,就是平台愿意不愿意做这个事情,从用户层面来说其实依然是被动的,所以这两种自由都是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

接下来就是第三重自由-关系自由。用户和平台的关系发生改变。

让我们回想一下,互联网早期的时候,很多网站都是个人网站,包括博客时代早期用户都是自己去运营一个自留地。我们自己去开发一个网站,我们的数据在自己的网站。

那个时候也有互联网平台,比如万网这样的平台或者国外的托管平台,但是这些平台某种程度来说更像建筑公司,提供工具帮我们建房子而已。搜索引擎、Web黄页和我们的关系也是平等的调用和链接关系。那个时候用户自由程度是最高的,但是后来我们从博客时代发展到社交时代,互联网也就从建站时代变成了服务时代。

Web用户从原来的建造者+使用者变成纯粹的使用者,这个时候关系就已经不再自由。

当你使用平台互联网服务的时候,就是对其服务的依赖。这种情况已经演变到,现在的网民其实已经变成了可以“被黑客”的实体。如果说以前去黑掉一个计算机是黑客最高境界的话,未来黑掉一个人的大脑才变成一个黑客的最高境界。因为用户在使用大量其它人服务的时候,其数据和关系被平台掌握,平台根据你的数据,影响你的决策,从而决定用户要买什么样的东西,交什么样的朋友,甚至跟谁谈恋爱,跟谁结婚,平台可以掌握和决定一个用户的所有行为,这个时候用户看起来是自主做出决策,实际上决策都是由一系列算法决定的,这个时候你的关系就不可能自由。

现在包括Facebook在内的互联网公司在开发元宇宙,如果用户完全沉浸其中,这样的网络更何谈自由?所以,我们应该改变这种关系,让用户自己掌握数据,我们以前有个人网站,未来应该有个人App,再之后应该是个人宇宙。总之,互联网用户要从使用者变成拥有者或者建设者。因此,互联互通的本质是产权问题,如果产权问题不解决,互联互通就只是平台的赏赐,或是法律或者政府层面的强约束。

未来,数据应由原来的纯云端,变为用户也有自己的数据中心。互联网平台可以申请调用用户数据,用户可以选择是否同意允许,双方将是平等协商的共建关系,而不是只有用户同意协议,才能使用某项服务的单方关系。通过能够保证隐私的身份验证,在数据产权不转移的情况下提供互联网服务,才能真正解决互联互通问题。

现在的互联网海岛生态,是每个人都不利的状态。如果任由继续下去,后果就是《三体》3中的宇宙,逐渐凋零而死亡。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